“汉服爷爷”陈光宪 穿汉服让我更自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资料图)
人物名片
陈光宪
陈光宪,69岁,成都汉服玩家,人称“汉服爷爷”,2012年开始接触汉服。因为塑造了不少酷似杜甫、苏轼等的形象,陈光宪穿汉服的视频被摄影师拍下,在网络上点击量破万。他日常也作为汉服模特和演员参加成都“夜游锦江”等活动,获不少网友的喜爱。
69岁的陈光宪“档期”有点忙。他身穿一袭砖红色长袍,头戴黑色帽子,坐在古色古香的深褐色木船上,悠哉前行。木船从成都东门码头出发,沿锦江穿梭在灯火斑斓的蓉城夜景中。
陈光宪是“2023天府文化年·锦江不夜天——乐游锦江沉浸式体验”活动里的汉服演员,他和其他身穿汉族的伙伴一起,带游客和市民感受充满中华传统文化味道的新年。合影时,只见陈光宪站在船头,手中折扇一展开——扇上印出四个毛笔大字:“汉服爷爷”。
陈光宪在下雪的九顶山穿着汉服。
入圈10余年,成都汉服圈有个“高龄玩家”
陈光宪说,和他一起玩汉服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90后”至“00后”,大家平时聚餐围成一大桌,孩子们总是开玩笑说:“按辈分来看,陈爷爷不先动筷子,我们就不敢吃。”孩子们很尊敬这位老人家,是长辈也是有共同兴趣的好友,彼此互称为“同袍”。
穿汉服看似是属于年轻人的国潮生活方式,陈光宪是怎么“高龄入圈”的?原来,陈光宪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由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又觉得汉服拍起来很靓丽,于是在拍照时总愿意多拍一些汉服照片。渐渐地,他与成都汉服圈的伙伴们熟识。随着陈光宪对汉服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为了“深入”汉服活动现场,或是在相机“长枪短炮”中吸引汉服同袍的目光和注意力,他自己也会披上一件汉服。久而久之,陈光宪的汉服就多了起来。后来他完全放下相机,从一位“兼职”摄影师变成了一位“全职”汉服玩家。
陈光宪特意留了一把长长的花白络腮胡,为了方便戴帽,他蓄了点发方便盘起来,加上他原本浓密的眉毛,几乎可以不化妆,穿上汉服就颇有古人的韵味。入圈10多年,陈光宪陆续购置了10多套汉服,有深青色、深灰色、乳白色、黑色,从内到外有棉麻“中衣”,暗纹锦绣“大衣”等,有唐制的、宋制的、汉制的。
不过陈光宪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件砖红色圆领宋制汉服。当时他买回这件汉服时,同袍们还不太看好,认为这个颜色太显眼了,男士穿得比较少,没想到这件衣服后来由于颜色鲜而不艳,又符合节日气氛,反倒成为陈光宪“最出片”“最上镜”的汉服之一。目前,由于穿汉服的老年人较少,再加上陈光宪汉服形象惟妙惟肖,所以常常有人觉得新鲜有趣,小孩、年轻人、家长、老人在路上要求与他合影,“过节如果穿汉服去锦里、文殊院,我一下公交还没走到门口,就会被大家拉住合影,有次足足拍了20分钟。”陈光宪说,由于大家的喜爱,他现在觉得穿起汉服来,整个人很自信。
陈光宪在杜甫草堂穿着汉服,形似杜甫。
“杜甫”“苏轼”与樵夫,汉服爷爷很“百变”
千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描绘成都,如今陈光宪穿起浅灰色汉服来到锦江边上,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杜甫专业户”。有时陈光宪逛到河边树林,穿一身蓝色红色交织的长衫,拿着纸扇过桥,摇身一变又更像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他偶尔也会和同袍们去野外乡村,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又称“竖褐”“裋褐”,是以劳作方便为目的的便服,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端上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朋友共饮畅聊,看上去又是一位精干实在的庄稼人。如果是冬天去了正在下雪的雪山,陈光宪背上竹篓,提上一壶茶,披上蓑衣和草帽,仿佛一位“独钓寒江雪”归来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十分百变。陈光宪谦虚地说:“不是我要刻意去扮成苏轼、杜甫,而是因为大家的喜爱,这样叫出来的。”
老年人穿汉服也有自己的讲究和搭配。陈光宪说自己离严谨的汉服穿搭其实还有一定差距,有时他也会向年轻人请教,怎么穿才既符合传统又美观。在他看来,穿汉服光是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可不行,为此他的家中备有各种腰带,有的腰带设计粗犷,配武将恰到好处,有的腰带镶嵌玉石,适合温润的文人装扮,系在腰间让人看上去更精神,身体比例也更上镜。此外,他还穿上古风六合靴、短靴,还从旧货市场上淘到了一根碗口粗的木质树根,树根头部盘根错节,环抱起来配上汉服刚好是一把古色古香的拐杖,是整体汉服装扮画龙点睛之笔。
“汉服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穿,我也会一直穿下去。”陈光宪说,其实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都对汉服感兴趣,也会来向他打听怎么穿,但大多数老人还是比较胆怯,觉得穿汉服不太好意思:“其实不用胆怯和含羞,养成习惯以后,会越来越自信的!在这个圈子里我收获了很多活力和快乐。”
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主任施倩介绍,目前在成都穿汉服的消费人群在30万人左右,“00后”和“90后”占80%,其中有长期的汉服爱好者,还有在春节、腊八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里穿汉服的学生和小朋友,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在生日、纪念日、结婚、订婚等重要日常节点穿汉服,让节日和日常充满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仪式感”。
“服装服饰本身带有很强烈的美感和审美的取向,也是彰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施倩认为,现在大家喜欢用汉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去,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汉服融入日常,汉服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关键词:
- 女童不慎掉入20米深井 18岁小姨三次下井成功营救
- 西安3个区域12月28日起每日开展全员核酸 官方提倡民众居家健身
- 浙江乐清一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复采复检为阴性
- 浙江本轮疫情报告确诊病例490例 提倡“双节”非必要不出省
- 西安警方通报6起涉疫违法案件
- 西安新一轮核酸筛查日检测能力达160万管
- 西安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1例
- 重庆曝光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警示党员干部清新过节
- 云南清水河边检站查获走私玉石和玉石毛料65公斤
- 吉林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洪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吉林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洪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吉林省委批准,吉林省纪委监委对吉林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洪彬严重违纪
-
陕西延安新增2例确诊病例 活动轨迹公布
陕西延安新增2例确诊病例 活动轨迹公布→ 今日(28日),陕西延安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12月28日
-
陕西延安公布新划定中风险地区
12月28日,陕西延安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为了进一步强化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延安市宝塔区应对疫情指挥部出台了五条防
-
陕西延安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均在宝塔区
今日(28日),陕西延安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12月28日,延安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在宝塔区
-
西安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1例
今天(12月28日)下午,西安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进展。 会上通报,2021年12月27日0时-24时,西安市新增本土
-
西安疫情的八个关键问题,专家这么研判
这几天,西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12月27日,西安市新增确诊病例175例。从12月9日0时到12月27日24时,本轮西安全市累计报告本土
-
向家暴说“不 ” 山西各方联动打通反家暴“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太原12月28日电 题:向家暴说“不” 山西各方联动打通反家暴“最后一公里” 作者 吴琼 高瑞峰 赵娟 “对于家庭暴力
-
让农民工不再忧“薪” 湖南祁阳高效根治欠薪
中新网永州12月28日电 (刘志军 周盛波)“感谢你们,没有你们不辞辛苦、多次讨要,我们肯定拿不着钱,这个年肯定过不好。”27日,农民
-
外逃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公开宣判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对犯罪嫌疑人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进行公开宣判,裁定没收高度可能属于张正欣贪污违法所得的5家公司100%股
-
促进父母“依法”带娃!上海首个一体化分类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出炉
中新网上海12月28日电 (记者 李姝徵)促进父母“依法”带娃!28日,上海首个一体化分类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出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
X 关闭
南宁水源地环境问题提前清零 以高质量饮水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0例 详情发布
广东最低气温跌至-6℃现冰挂 部分道路及海上交通受影响
“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启动 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免疫力”
珠科院多举措助力大湾区抗旱防咸保供水
X 关闭
云图控股:3月10日融资净买入106.61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660.06万元
工商银行大额存单2019(工商银行大额存单)|环球短讯
郑爽:抚养权案庭审结束,亲自出庭身形消瘦,疑未得到孩子抚养权
泰山一日游最佳路线图_泰山一日游最佳路线
好听的广场舞歌曲歌曲_好听的广场舞歌曲